油罐车混用,物流人的视角告诉你,问题出在哪



这两天中储粮的名字真的是如雷贯耳。要不是无意间爆出拉过煤制油的罐车进了他的厂子拉上了食用油,大家还真不知它是干啥的。先拉煤制油,没有清洗直接再拉食用油,意味着残留的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全都稀释到食用油里了,这一下就引爆了全网愤怒,短时间内就冲上了热搜。

民以食为天,事关每个人的健康,大家愤怒,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网爆罐车司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抵制可能完全没有联系的食用油品牌难受的也是自己。

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矛盾点。

1.社会上蔓延的极致追利逐利主义。

2.买方市场的低价思维,不看服务不顾品质。

3.物流行业的无序内卷,劣币驱逐良币。

以一个物流人的视角,简单阐述下此事件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储粮可能很冤枉

为什么讲它很冤?这个要从食用油的供应链条来看。

一般这种规模的企业,它都是全产业链形式的,原料收储,初级榨油,精炼加工,产出成品油,包装,也包括下游自己品牌的销售渠道,也就是网上很多人在抵制的金鼎、鼎皇、华鼎、汉鼎、中鼎、惠鼎等这些牌子。

好歹中字头企业,堂堂央企,没有点黑科技怎么可能形成产业规模。人家有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加工厂都是恒温恒湿的,实际工厂我是没有去过,但是网上搜搜这方面的资料还是很多的。一家从源头,生产到销售,从头到尾严格把控的生产企业,最后找了一个残留煤油的罐车来拉货。如此虎头蛇尾的事情,我是不太相信的。

问题出在其他销售渠道上了,也就是下游的N个中小厂家。这里要提一下到岸价和离岸价的概念,到岸价就是送货上门,离岸价相当于是买家上门自提。两种形式的采购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差的就是运输成本上。

下游的这些厂家,可能有自己独到的成本控制方法,能做到比生产厂家送货的成本还要低,甚至是可能低很多。所以,他们采取了雇车上门拉货。问题点就出在这了,为了缩减运输成本,能省的就都给省了。

中储粮大概率是没啥问题的,现在真正需要严查的,是下游厂家的这些流通渠道。所谓的下游,可能是一些代工厂,通过购入原油,经过OEM,就变成了其他牌子。也可能是食品加工厂,餐饮供应链公司。据这两天网上的信息来看,下游这些厂家大都是供应链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企事业食堂,学校食堂等,想想都可怕。


罐车洗不洗,是混淆视听

正常来讲,普通的冷藏车,也就是那种厢式货车,拉了一趟鲜肉,再拉水果蔬菜,中间都是要进行清洗的,把车厢内壁擦拭一遍,避免不同货品之间串味污染。

油罐车,洗不洗,怎么洗,这个我不知道,特意找了一个物流同行简单了解了下。一般油罐车的清洗,是三个方法。

高压冲刷,通过高压水枪对内壁进行清洗。残留会比较多。

高温蒸汽,通过高温蒸汽,弱化油脂的附着性,再冲刷。同样残留也会比较多。

化学试剂,通过相对应的化学反应进行清洗。拉什么乱七八糟都有,洗得干净吗。

还有网上发的,什么震荡清洗法,就是装一部分水,然后急加速急减速,水流通过震荡达到冲洗的目的。比较扯淡,但现实可能真有司机是这么干的。

市面上也有专门承接这种类型的清洗公司,但是只能证明洗过了,是否洗干净,他们说了不算。这是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对应检测后,出具检测合格报告的。正常来讲,装货流程里是有一项固定程序的,食用油厂家有义务索取罐车的检测报告,这是中储粮没有严格执行的。

这个检测程序其实也是形同虚设,主要是检测大肠杆菌、黄曲霉毒素是否超标,其他的如果没有明确要求,人家是不可能单独弄一套检测程序的。

洗不干净,检测不到。到这,也就意味着,本次事件根本不是洗不洗的问题,而是压根不能混运,专车专用的问题。

而且,类似的事情,在物流行业内,算是比较普遍的情况,通用做法,大家心照不宣。


罐车司机可怜也可恨

达到一定体量的公司,一般都是有自有车辆的,中储粮这种规模,一定是有自己的车队的。自己的车队,业务流程,执行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月的活也比较固定,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其他的要么是个体司机,要么是三方车队,

而这次事件的涉事罐车司机,大概率是个体司机,挂靠在三方车队下,下游厂家又恰巧找了这么个不靠谱的车队,为什么,因为他报的价格低啊。别家车队报价6000,算好了清洗成本的,他敢报4000把业务拿下,扭头把这个单子派给了这个司机。

这个罐车司机怎么办,明知道覆盖不了成本的情况下,他能怎么办。返程空驶回去?再等等其他单子?硬着头皮接?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单子接下来,看看能不能抠一抠成本吧。车子不洗了,走国道,通宵开……稍微有点良心,把车子简单洗洗吧,良心多一些那就花个大几百好好洗一下。

这个事件是不能混的问题,但是我们假设一下,可以洗干净的情况下,是个什么费用。

首先,油罐车的内部,不是通透的,是这样有多个挡板的形式。目的是为了防止行驶过程中,内部形成大的波浪,造成驾驶风险。这样的结构,就意味着清洗的难度会增加很多,边角死角,人不钻进去,是根本洗不到的。就简单冲刷一遍,也得要你个大几百。

司机心想我得有良心,好好洗洗吧。小车1000,大车2000,来个精洗3000,先蒸一遍,人进去再刷一遍,再用对应的化学清洁剂。花了3000大洋,还耗费了一天时间。

司机懵了,运费4000,还要掏过路费油费,洗罐花了3000,一趟分币不挣还得倒贴。车队老板说,我就没算洗罐的费用,你爱拉不拉,不拉我给别人。

换个角度,罐车司机以后只拉煤油或只拉大豆油,结果就是每个月的活严重不足了,原来8000收入,一下变5000。提高报价换一家车队,问题是有车队要你吗?妥妥的死循环,良心和现实,只能是拧巴的。


低价思维,劣币驱逐良币

很多物流同行,都在抱怨最近几年,业务越来越不好做,活不下去了。

全程冷链,探头追踪实时查看温湿度,客户说报价太高了。仓库作业,一防二查三监督,客户说人工成本浪费严重。

明明算好了报价,已经只留了两个点的利润了,甲方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因为另外一家的报价击穿了地板。

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做餐饮的,注重食材没有边角料,保证新鲜没有添加,高成本的结果就是持续亏损。一旦他丢掉良心,搞点合成肉,烂菜叶子坏水果不能扔,想尽办法降成本,马上就扭亏为盈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市场上已经只有价格这一个标准了呢。当我们所有人,拿到一个物品时,享受一种服务时,脑子里只有唯一的价格标准时,一定会倒逼上游偷工减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Put your heart, mind, and soul into even your smallest acts. This is the secret of success.
即便是再微小不过的事情,你也要用心去做。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