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第三方卖家被亚马逊起诉 亚马逊假冒犯罪部门(CCU)开始严打



一、卖家被亚马逊起诉

又有第三方卖家被亚马逊起诉了。

近日,亚马逊假冒犯罪部门(CCU)首次对多个存在不良行为的卖家提起诉讼,理由是这些卖家故意利用亚马逊的投诉系统给自己竞争对手的产品提交了数千条侵权投诉,这些所谓的“侵权行为”都是虚假的,不良卖家这样做的关键目的正是希望通过虚假的版权侵权索赔向同行泼脏水,让同行卖家以及其产品从亚马逊商店中删除。

format.jpg

“这些不良行为者不仅在滥用亚马逊的申诉系统,而且还创建了大量虚假的、一次性的网站,用于从卖家店铺复制产品图,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亚马逊卖家的利益。如果这次起诉成功,那将会对这些滥用系统的不良行为者起到震慑作用。

format.jpg

(诉讼案件编号)

正如亚马逊假冒犯罪部门主管Kebharu Smith所说的那样,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版权意识不断增强,亚马逊也推出了品牌注册计划,在鼓励更多卖家进行品牌化、精细化运营的同时,亚马逊也在不断加大对抄袭、侵权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可谁能想到,亚马逊对打击侵权等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却成了大量别有用心的卖家打压竞争对手,伤害同行的利刃。例如,一个被亚马逊指控的,注册名为“Sidesk”的被告卖家,他曾抢在原创卖家前面,通过具有欺诈性的商标申请进入亚马逊品牌注册计划,这样一来原创卖家此后上架的商品都可能会被判定为侵权商品。

format.jpg

据了解,这些虚假的商品申请都是由深圳的一家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提交的,并且由于其此前使用虚假信息提交了15800份商标申请,所以目前该公司已被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制裁。

常言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种种迹象表明,起诉只是一个开始,此后亚马逊必然会加大力度整治平台上种种的恶意竞争行为。

二、恶意竞争手段频出

过去几年来,随着亚马逊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数量飞速增长,卖家与卖家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卖家想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打压对手。

比如说,多数卖家屡见不鲜的“恶意投诉侵权”。一般来说,卖家在销售商品时可能会涉及到的商标图案、品牌名称以及产品设计等都是具有版权的,但由于此前不少卖家缺乏版权意识,未能及时做好商标注册以及品牌备案等工作,这反而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创造了可乘之机。

format.jpg

这些人会抢在卖家前面注册品牌,然后再窃取卖家的产品信息,紧接着再反手举报卖家侵权,这一系列操作往往打得卖家是措手不及,更有甚者还会在举报侵权的同时对卖家进行敲诈勒索。

“listing被下架,接连遭遇版权恶意投诉怎么办?”

“不得不防!恶意投诉层出不穷,600多条listing惨遭下架!”

互联网上一些与跨境相关的话题与论坛中,被这种恶意竞争手段坑害的卖家比比皆是。

format.jpg

(图源:知无不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恶意投诉侵权”之外,卖家们常见的恶意竞争手段还包括但不限于“恶意低价跟卖”、“恶意买空库存”、“恶意好评”、“恶意差评”等等,总结来说就是平台的一切要求和规则都可能会成为同行之间进行恶意竞争的养分。

就像曾经亚马逊为了确保评论的真实性,多次出重拳打击虚假好评,打击力度最大时,卖家一旦被发现存在类似违规行为直接封号。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不少不良卖家故意给竞争对手买好评,导致其被封号,被诬陷的卖家此后向亚马逊申诉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format.jpg

无独有偶,不久前亚马逊表示将推出“高退货率”标签,所有退货率过高的产品都会被打上标记,这就相当于在变相告诉消费者:“请谨慎购买此产品。”可以想象,产品一旦被打上“高退货率”标签,销量必然暴跌。

format.jpg

然而,对于亚马逊即将推出的这项政策,多数卖家担心的不是产品,而是有人会利用这项政策进行恶意竞争,有卖家直言:“以后如果谁想搞死竞品,直接下多个订单一起退就好,这又降低了一些人作恶的成本。”

坦白来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今电商竞争加剧,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卖家防不胜防。当然,亚马逊绝不会放任这些不良行为破坏平台公平竞争的环境,未来还会加大力度打击这一乱象,那些只想靠各种恶性竞争手段获取成功的卖家,是注定走不长远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