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受访市民表示网购不用真名 个人信息泄露成主因



快递类骗局多发,令人防不胜防,你收快递用的还是真名吗?3月28日,媒体报道了《收到不明小礼品 当心暗藏大陷阱》一文,揭露了“陌生快递”这一新型骗局,已有市民被骗11万多元。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不少市民表示,为防止信息泄漏与诈骗,自己的快递收件人名字一栏写的也不是真名。

  问卷调查

  近六成市民收件不用真名

  针对市民收件使用真名的情况,记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收到的136份有效问卷里,将近60%市民表示自己使用的不是真名,超过20%市民表示自己身边的人“绝大部分使用化名”。

  问卷中的一道多选题“您和您身边的人为何使用化名”,有超过90%的市民选择了“保护隐私”,有超过20%的市民选择了“展示个性”,还有6%的市民选择了“表达对某名人或某事物的喜爱”。

  值得注意的是,填写问卷的市民中,超过80%的人表示自己曾接过诈骗电话,还有很大一部分表示曾有骗子冒充亲友、熟人、领导来添加自己的社交账号。

  记者梳理了问卷信息库的年龄特征,发现年纪越轻的市民越偏向使用化名,其中有些市民还使用过多个化名。

  95后张女士在市区工作,她称,考虑到现在信息泄漏太厉害,所以自己网购时用的都是化名,为了确认具体哪个渠道泄露自己的信息,自己还在不同电商平台使用不同的化名,例如在淘宝购物,那么使用的化名的姓氏就是“陶”。

  00后顾女士是一名视频剪辑师,她介绍,自己使用两个化名,单位地址的化名叫“王姐”,住处地址的化名叫“李逍遥”。

  “我买东西比较多,有些店家还会把商品和尺码名字标出来,像是我买某些衣物的话,就不想让太多人看到,毕竟人多嘴杂嘛,所以在单位用的化名就是‘王姐’。”顾女士说,在住处使用“李逍遥”是因为自己一方面喜欢看《仙剑奇侠传》,里面的男主角就叫“李逍遥”;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一个女孩子独居,用个男性化名可能安全一点。

  走访调查

  使用化名会影响收件吗?

  也有市民担心,使用化名是否会影响快递收发?记者走访了多家快递站点并采访了多名快递员,从对方反馈的情况来看,单收快递而言,使用真名与化名没什么区别。

  在鹿城区送了五年快递的季先生介绍,这几年来,使用化名或不用全名的收件客户越来越多,他和同事们也已经习惯了,“对我们送快递的来说,只要收件人的电话和地址是真实的就行,我们件送到了,就打收件人的电话或发短信,不少快递直接送到丰巢或快递驿站,客户会自己去拿。”

  也有一些快递员表示,他们最担心的是,有些用化名的客户留的是家属的电话,他们电话一报名字过去或者上门送件时,客户家属会说不认识这个人,一来一回很耽误时间,甚至有些还当作错件退回给商家,他们也会因此被客户投诉。因此,他们建议喜欢用化名的客户,最好让家属也知道一下自己的化名。

  市民伍先生家住瓯海区,他用的化名叫“伍泽天”(音通武则天)。他介绍,自己用这个化名10年了,一方面是怕信息泄漏,另一方面是觉得这个化名比较好记,“有时快递员会因为件太多而送错,自己一报‘伍泽天’的名字,快递员就想起来件送哪里了。当然,这个化名全家人都知道。”

  警方提醒

  今年快递类骗局87起

  这对快递类骗局,市反诈中心民警提醒道,市民除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外,也要小心诈骗团伙冒充快递公司或商家客服行骗。

  据反诈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共发生冒充快递理赔案件共87起,案损金额达到531.53万元,10万以上案件14起,最大案损金额为59.96万元。

  民警介绍,该类诈骗的套路一般是不法分子冒充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客服来电、发送短信,称受害人购物订单异常或快递在运输途中丢件、损坏,需办理退款手续。添加微信、QQ后,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并要求受害人打开银行、支付宝等APP进行转账操作,获取受害人支付信息,如受害人不配合,再进行盗刷。

  警方提醒,陌生来电自称客服,提出因商品质量问题或以快递丢失为由提供理赔的,当事人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再三核实,切勿下载陌生软件、提供个人银行卡信息,切勿转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